“三丰食业” 创始人邓仕龙先生:一罐午餐肉里的三代传承密码

导读:1982 年,30岁的邓仕龙收拾好行囊,从林业岗位调至四川省遂宁罐头厂。彼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,这次跨界会成为家族与罐头产业结缘的起点。 从林业工人到罐头匠人 在国营罐头厂的...

  1982 年,30岁的邓仕龙收拾好行囊,从林业岗位调至四川省遂宁罐头厂。彼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,这次“跨界”会成为家族与罐头产业结缘的起点。

  从林业工人到罐头匠人

  在国营罐头厂的 20 年,邓仕龙从学徒成长为销售总监。他记得,车间里老师傅常说:“做罐头,火候差一度,味道就差千里。” 这句话深深烙印在他心里。从原料分拣到温度控制,他亲历了传统罐头生产的每个环节,也见证了行业的起伏:80 年代物资匮乏时,罐头可遇不可求;90 年代市场开放后,外资品牌涌入,本土企业面临挑战。

  “咱中国人能做出不输洋品牌的罐头。”2002 年,已近不惑的邓仕龙带着儿子邓江宁、邓雪松,在遂宁创办了三丰食品。创业初期,厂房不足千平方米,设备是二手的,但他坚持用国营厂的标准要求生产:每批产品亲自试吃,高温处理时间严格卡表,就连包装标签的字体大小都反复调整。这份 “较真”,为三丰食品埋下了 “品质至上” 的基因。

  二代接力,从国内到国外

  “父亲教我们‘做罐头要实在’,但时代变了,光实在不够。” 邓江宁说。2009 年,他与弟弟邓雪松接过管理的接力棒,启动了企业转型升级。

  他们从扩建工厂出发:将产能从千吨级提升至万吨级,引入自动化生产线,建成 “遂宁市企业技术中心”。更关键的是打开海外市场 ——2010 年,三丰食品的午餐肉罐头开始进入东南亚,面对当地消费者对“低盐”的需求,他们调整配方,用半年时间完成产品适配。如今,企业产品已出口 40 余个国家,在非洲、中东等地积累了稳定客群。

  在国内市场,二代管理者敏锐捕捉到电商机遇。2015 年,三丰食品入驻主流电商平台,通过云仓模式降低物流成本,还针对家庭用户推出小规格产品。“以前靠经销商走量,现在能直接听到消费者的声音。” 邓雪松指着后台数据说,用户反馈 “希望午餐肉有大肉粒”,研发团队便立刻攻关,推出了大肉粒午餐肉,上市后月销突破 5000 单。

  三代入局,老品牌的 “新玩法”

  2024 年,90 后邓添文加入企业,成为三丰食品的 “第三代掌舵者”。这位留学归来的年轻人,带来了 “智慧工厂” 的构想。

  “爷爷讲匠心,父亲讲市场,我想讲‘连接’。”邓添文说。他主导建设的预制菜产业基地,不仅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,还搭建了“透明工厂”直播通道:消费者可在线观看生产全流程,甚至参与新品口味投票。针对当下社会对“健康”、“有趣”的追求,他推动研发团队推出了“轻盐”、“轻脂” 系列,还与餐饮品牌联名开发限定款午餐肉。

  但变的是形式,不变的是内核。邓添文办公室里挂着一张老照片:1982 年,邓仕龙在罐头厂车间的工作照。“爷爷说,做食品就像做人,得经得起时间检验。” 如今,三丰食品的生产线仍保留着“人工抽检”环节,邓添文每周都会抽时间去车间试吃产品,就像当年的爷爷和父亲一样。

  从 1982 年到 2024 年,四十载光阴流转,邓氏家族用三代人的坚守,让三丰食品能够持续发展壮大。这份跨越时光的匠心,还将继续书写下去。

国际品牌资讯-,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-mail:1308654573@qq.com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

关键词:
分享:
上一篇:全国首个头羊节开幕,阳坊涮肉携中外特使草原开鲜,优选“五好草原羊” 下一篇:“和禾亲亲”创始人鲍加缤先生:用一碗饺子串联起烟火人间的温情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